這是剛拿到第3版接點採用鈹銅彈片,編號14號的名揚紀式音量控制器TVR
前些日子到名揚記老那裡閒晃,看到他正在像打毛線般專心的做手工,詢問之下,竟然世上有這種東西,實在令人髮指,那時記老已經開發到第2代,且無貨可交,又告知即將改版,屆時會較好施工,年後再拿.......
自作機器已有一段時日,音量控制器這個元件,常令人頭痛,一般的碳膜式,或東京導電朔膠,或近年來被DIYer推崇的級進式,或是大不隆冬的繼電器式,都嘗試買過比較過聲音,好點的,不是價高,就是在小音量時,兩邊的誤差大,必須轉到一定音量時才得以平衡,不然就必須兩聲道獨立分開調整,但大部分的VR是電阻分壓式,在訊號的路徑上,勢必造成音質損失,但又不得不用,且得常遷就VR的特性,對著前級放大動手動腳,併一些補品電容,換管子,換OPIC換東換西,造就賣零件的業績,空了自己的荷包,而還怪自己功力不夠,換DAC訊源,換線材,接著換後級,跟著換喇叭,再來換房子,因為聆聽環境不夠優.....禍首就是--------音量控制器
鋁板加纖維板的結構,沉手也很紮實
這個TVR輸入有6段增易選擇,以彌補訊源輸入過小的問題,實在方便,一般使用放在0DB即夠了
施工方面並不困難
以下文章來自名揚記先生
當然聽音響不會只限只聽CD吧!還有很多不同的音源,包括數位信號經解碼器來的各種音源,
也有很多回過頭來玩黑膠唱片的發燒迷,起碼也有聽聽傳統調頻廣播,這些信號的選擇看似簡單,
其問題也不少,最簡單的是用波段開關切換,開關的品質就在發燒友的斤斤計較下要求品質,還有位置,
接線角度長度隔離等問題,還有為了使用搖控器而使用包括CMOS IC 或採用繼電器切換,
受信號通路內阻及電路難免會受影響力,採用繼電器最大的問題是繼電器具有電磁干擾,
當然只好用最簡單的好的波段開關接近輸入點才是最好的不得已選擇,當然最好是直接!
前級主要的目的是推動後級提供後級所須要的推力,再就是做一些可控制的包括音源選擇切換,
音量大小的調整,或音質音色的改變,主要問題在那裡?一般後級大部份只要1V至2V的輸入電壓就能滿載輸出,
而CD機或數位解碼均能滿足後級所需要的推力,那為什麼還要再加個十倍放大,其實罪魁禍首是音量控制器,
一般音量控制器均採用電阻衰減的方式,信號被電阻分壓後產生改變輸出阻抗,當和前級放大輸入阻抗並連而成,
所以要跟據前級放大電路的輸入阻抗,選擇合適的音量電位器的阻抗,還有因為人對聽覺是指數型就是要用db來顯示,
也就是人對聲音的大小無法用幾倍來分辨,比方說音量轉到十二點位置不是一半而是只有五分之一,
九點位置是三十五分之一,而大部份人被迫只能在很小的範圍裡找所需要的音量,
而且大部份輸入信號都在音量控制器裡消耗掉,然後再用個十倍放大來補救這些損失,
不管用甚麼元件做放大,就是會把原來音色改變,所以有些人改用被動式前級,感覺比較清析的音色,
但是總是缺乏力道,和厚度,主要原因是用電阻阻抗太高造成,在足夠的音量時又正好是輸出阻抗最高的范圍,
也就是輸出電壓夠卻是輸出電流最小,當然推動力不足,再來談音量控制器的構造及材料,
一般音量控制器主要是採用具有電阻質的材料在一個接觸棒路徑上跟據A型指數來塗佈,
利用接觸點的位置取得所需的電阻比值,這中間有那些缺點,其首先了解產生電阻的材質有那些原則上最初的碳材型成的薄膜,
它的缺點是穩定度不是很好,誤差也很高,還有金屬膜雖然穩定度比碳膜好一些但是對聲音好像比較鋼硬一些,
還有一住種採用導電橡膠,它是所有材料中算是好聽的,東京光音就是採用導電橡膠做成,它的缺點也是很難精確,
再就是用電阻線來做成的一般市用在功率高的電路上,還有就是級進式電阻用多段開關切換,
雖然它能改善兩聲道的平衡度使誤差減到最小,但是它卻被段式所限制如果需要段和段之間就無法選擇只得遷就,
不過它還是受限在電阻的材質問題,所有的電阻所用的材料都是阻止電流通過的一種方式材料,
也就是天下沒有一種電阻材料會對電流有利,自然多少會對音質產生影響,再就是利用數位信號來改變放大信號回授量,
也有用繼電器來改變阻抗比值做為音量控制器,不管用甚麼來改變它的材料就是電阻,任何信號經過電阻就是一種損耗,
\我還沒見到會不損失音質的電阻,發燒友花大把大把鈔票用無氧銅線單結晶線純銀線,到了音量控制器卻被電阻破壞得一塌糊塗,
就因為音量控制器輸出的阻抗升高只好用一個十倍放大來補足,問題又來了,任何放大電路不可能會十全十美,不管是晶體放大.ic放大,
真空管放大,都會受限包括電源穩壓電路失真,還有電阻電容所造成的影響,還有又花銀子又受電源影響,要做出真正好聲音其實難上加難!
還有就是焊錫問題,再好的焊錫基本還是錫,錫的導電率比銀銅低得多,所以多一個接點多一隻虫,用一大堆電阻焊在一起您說能好聽到那裡?
當然除了用電阻之外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到十幾年前看過一部美國機採用變壓器方式來改變音量,
但是它最大的缺點是體積龐大佔地方還有變壓器本身的頻寬還有大量的線圈及抽頭造成的電容影響,音質沒有很理想,
不過我卻想出一種辦法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把所有一般音量控制器的缺點全部解決,就是採用最新德國納米寬頻的軟性鐵基材料,
直接卡在24段的波段開關上利線圈和一些特殊零件組合成一種音量分配器,並按照比例繞上固定的圈數,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誤差,
再就是當輸出小信號時整體的輸入能源並無消耗掉,信號越小輸出電流就越大,而且輸出的阻抗必然比輸入的阻抗小,相對的推力就大,
也就不需要再加甚麼十倍放大,一樣會有更大的推力,問題是在要製造的過程很傷腦筋,無法用繞線機繞,除了抽頭多之外還有位置不同,
圈數不同及不同的線徑,還要很深入的研究最適當的繞法,還得考慮磁路磁通的問題,讓音質達到最好的水準,現在當然要介紹它的優點,
一般的音量控制器必須跟據輸入阻抗去挑選合適的阻值,而我這款音量具有六組輸入它是跟據後級所需要的推動力來改變輸入的位置,
最高的位置還有十倍20db的增益,如果用切換配合使用那將會有更多的選擇包括自己真正想要的音量及不同的輸出阻抗,會有不同的音色表現,
再就是無需限制只在九點方向附近打轉,還有完全不需要再用十倍放大電路,不但省去大把銀子,而且更能真正的聽到原音,不止如此兩聲道平衡度更是零誤差,
不用擔心平衡誤差問題,再就是全程只使用一條英國無氧漆包線直通就不會行成中間接點對聲音會更為完美,有必要時還可以做反相輸出
,直接推動橋式功率後級,或真空管推挽代替倒相電路達到真正的平衡輸出,因為推動力大可以馬上感受到厚實震撼的音質!
有人質疑一般前級在電路上都有叫人用多少K阻值的音量控制器,
比方說晶體機大部份由10K或50K及100K而膽機也有100K250K甚至500K都有人在用,
同時說些大道理,用幾K好聽或用幾K不好用,我在這裡告訴您真正的用意,任何輸入點都有個輸入阻抗,
這個阻抗是跟據輸入信號電路原件內部阻抗及外部對地的並聯電阻的阻抗.
因為音量電位器在任何位置時它的輸出點都和信號輸入點的阻抗並聯,
如果輸入點阻質比音量電位輸出點阻質差太多就會造成整個音量線性誤差變大,以至影響使用時的正確性,
而我這種音量卻改變了這個現像,主要原因它不是改變阻質來改變音量,它是用分配方式讓整體輸出都在低阻抗方式來進行,
就無所謂的影響線性問題,但是它也不是完全屬於低阻抗,因為電感性的原件和負載阻抗之間有個頻響問題,負載電阻越大,
低頻延伸就越低,所以我們建議您使用時最好輸入阻抗在47K以上至於多高則無限制,但是如果您用10K的輸入負載其實也沒問題,
但是如果您直接用耳機或喇叭直接聽的話,我是極為反對,原因是當您接到這麼低阻抗時,對這個電感原件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就對它而言就是用接近短路的形式來使用它,此時會造成它內部過載而產生崩潰,當內部鐵心因為過度磁場運動會造成,磁通密度改變以致影響後來使用上的性能!
重點:它的開發解決了對絕大多數高級音響設計師最大的困擾,懂得的人一定不會放棄實際試用的心理,它的聲音表現,無論您現在用甚麼名牌前級,
只要換上它不只讓您耳目一新,驚訝它的表現,太多的您從沒聽過的音色能完美的表現出來,而且再也捨不得放棄,不是我在吹牛,
我敢保證它的音色絕對是世界頂級的聲音,顛覆那些市面上所有名牌前級,會氣死那些賣名牌的老闆!
2010年本產品已經進步到第三代,主要改變的地方是將原來在24段開關外圈繞製的線圈改為開關裡面,
主要目的是將磁通路徑減到原先1/3性能及對頻寬更為有利,再就是將原先的磁通截面積由10mm平方增加為15mm平方,
這樣更有利低頻延伸,再就是減短繞線圈量和長度,使得線圈內阻降低及電容量減少,使高頻延伸也有更佳的條件,更重要的一點
,當初推出第一代時考慮外型的價值感採用了外殼作為包裝,直徑達到60mm讓很多機箱難以容納,內行人都了解信號電路接點越少聲音越好,
在加外殼必然要加中間電路接點接線包括端子,而新型三代有個更特殊的優點,就是我想出一種特別的繞法,
不但從輸入點到接地點只用一條漆包線直通,所有抽頭點都是同一條線焊接並採用WBT無鉛含銀錫ERSA烙鐵焊接,以求最佳的音質,
而且整體外逕縮到40mm和一般電位器差不多能在大部份機箱上使用,整體機箱內長度約65mm,在線圈外層有三重隔離及保護,在使用時要注意不要傷到線圈,
更不要過度震動,因為是相當精密的產品須要精密的對位,手感也因為小型化變輕及順手!
在2011年開發了讓手感及性能更佳的開關部份有關模具,在使用上或體積上做最合理的修正,完全屬於自行開發的產品,不會遷就別人的想法,更可達到我要求的性能的目的,!
在2012年又開發接點採用鈹銅彈片,將性能更上一層,整體均為我親手精心打造而成,讓產品更為完美!
以上是記r的論述,個人非常的贊同與佩服他,現今DIYer人口大幅減少,投入如此人力與物力來作開發,且完全手工製作,造福手癢耳尖的愛樂者(偶有點廣告之嫌,但好物,就應該推一下)
卸下原來的音量VR,裝上輸入的6段GAIN選擇波段與本體,先採直通的方式接駁,等於是一個被動放大器
先用它聽上一輪,再來作記錄